当前位置:便玩家首页 > 安卓新闻 > 安卓教程 > 游戏问答 > 正文

2016经管类考研如何择校选专业指导与复习规划

来源:跨考教育 作者:佚名 时间:2015-04-02
2016经管类考研择校择专业指导与复习规划

2016经管类考研择校择专业指导与复习规划,近年,经管类考研的热度一直不曾降温。单单一科经济学,在择校时会发现全国共有一百多所院校设有经济学硕士点,那么,该如何从这些院校中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院校,接下来又如何规划并复习值得2016考研学子现在思考清楚,下面,跨考教育经济学名师郑炳就给大家一些经管类考研择校择专业指导与复习规划建议。

  一、2015年国家复试分数线解读

  1.除了34所自主招生的院校外,其它高校参照国家线来定本校复试分数线(不能低于国家线)。

  2.考生一定不要严重偏科,如果单科不过线,就无缘复试或只能调剂到B区院校。

  3.考生除了关注国家线,更重要的是关注所报院校复试分数线,部分院校还会划院线或专业线。

  4.部分高校对复试要求越来越高(适当降低复试线让更多考生入复试)。考生应高度重视复试,因为复试可能成功逆袭也可能以失败告终。

  5.初试考得不理想的,想继续深造的应积极准备调剂,多关注调剂信息(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6.如果初试考得不理想,打算二战,最好对此做一个全面综合的分析和衡量,并争取得到家里的支持。

  二、2016考研择校择专业指导

  1.学硕 or 专硕

  学硕,初试一般考四门:政治、英语一、数学(一般为数学三)和专业课,其中前面三门为全国统考,经管类专业课为院校自主命题。

  经济类相关专硕:

  金融硕士(金融学、公司财务)

  国际商务硕士(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直接投资与跨国公司;国际金融;国际商务环境与运营)

  资产评估硕士(经济学40%、资产评估学30%、财务管理30%)

  税务硕士(税收学原理40%、中国税制实务30%、中国税收征管制度30%)

  保险硕士(经济学40%、金融学基础20%、保险学原理40%)

  应用统计硕士(统计学、概率论)

  会计专硕:

  初试只考两门:管理类联考综合(数学75分、逻辑60分、写作65分,合计200分)、英语(二)(100分)

  2015年国家复试分数线为160分,但名校要求200以上,比如人大复试线为230分。

  会计专硕容易考,一定要考好,因为调剂机会非常少。

  学硕和专硕的区别:

  (1) 考试科目不一样。一般来说,专硕初试考:英语一(二)、政治、数学三(396经济类联考)、专硕专业课。

  396经济类联考(数学70分、逻辑40分、写作40分)

  考经济类联考的十所院校:中国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南开大学(395)、吉林大学、同济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外国语学院、厦门大学、湖南大学

  (2)培养方向不同。一般认为,学硕以培养教学和科研人才为主;专硕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但是,读学硕并不是说以后要考学术研究。

  (3)学费。学硕学费便宜,考虑到奖学金和各项补贴,学硕不花钱;专硕学费贵,部分院校金融专硕学费非常贵,差不多10万元。

  (4)学制。学硕一般三年(部分高校两年),专硕一般两年。

  (5)培养方式。专硕必须保证学员在两年之中有半年的社会实践时间,毕业论文不再是是否具备毕业资格的必要条件,还有参考社会实践的考核。

  (6)调剂:学硕可以调剂专硕,专硕不可以调剂学硕。

  (7)考博。目前,考博不愿意招专硕。


2016考研择校误区分析与建议

第一,盲目择校三大误区

  考研最忌盲目择校。不少考生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准备考研,却因为在择校环节上不加重视,导致到头来竹篮打水一场空。一般来说,考生盲目择校存在着三大误区:

  1.跟着排名走!

  目前互联网上到处流传着各类高校的排行榜,排名方式五花八门,排名结果也各不一样。实际上,名目众多的排名脱离了社会认可与实际水平,并没有什么实际的价值和参考作用。比如那些合并后依靠专业齐全而名次攀升的高校,其招生人数逐年增加,但师资数量有限,结果一个导师带20~30个研究生的现象比比皆是,学生入学后却得不到充分的指导。当然,一些有着几十甚至上百年历史积淀的名校,并不会因为并校的行为破坏原有强势的专业,这一点还是经得住考验的。

  2.顽固的名校情结

  在绝大多数人的眼中,能够进入名校学习是无上光荣和自豪的事情。许多考生考研也是出于“名校情结”。但是名校真的就意味着最好吗?

  在拥有众多全球名校的美国,哈佛无疑是其中耀眼的掌上明珠。但据调查,哈佛的物理系并不强,甚至不能跻身全美前十,远不如麻省、斯坦福等其他名校。由此可见,即使像哈佛这样的院校,也不可能处处都强。

  国内的名校也不例外。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强势专业和劣势专业,而名校只是强势专业的实力和数量上要更胜一筹。由于名校效应吸引了很多考生集中报考,导致竞争相当激烈,分数线高,录取比例低,调剂情况频繁。假如你报考上海交通大学的电子类等热门专业,分数又不够高,则很可能被调剂到与你的愿望相去甚远的专业。相反,一些小而精的高校,如北京化工大学,有的专业在国内遥遥领先,如能有目的地报考则胜算的把握更大。

  有不少人认为名校的硕士,找工作等于加上了双保险,但不能忽视一个现实:清华、北大的毕业生未能找到工作的人仍有少数,而一些大专院校的学生却找到了令人羡慕的好工作,这一点是不是值得一心只想进名校的考生深思呢?

  3.热门专业肯定好找工作!

  考研报考时往往能看到这样的现象:管理、法律、计算机等学科报考和录取的比例为几十比一,而一些冷门的专业却是少有人问津,甚至连计划招收的人数也达不到。

  很多考生认为热门的专业就能有一个好的未来。的确,热门专业会给人这样的印象:市场大、就业前景广阔。但越热门的专业毕业人数也就越为庞大,也就意味着你面临着更大的就业压力。当几十人甚至数百人同时竞争一个职位,而你不幸成为这场比赛的失利者时,这难道是你所希望的?

  干什么事都要讲究一个投入产出,花最少的精力和财力考上研,才是一个成功的投资。

  第二,需要考虑的三个因素

  关于择校的经验,考生可以就各自的要求列表,并在自身条件限制下找到最佳的结合点,这样的选择往往是最为理性的。

  1.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

  对于任何人来说,到自己喜欢的学校学习喜欢的专业无疑是最完美的。然而在此之前,考生必须非常明白自己适合学什么,而不是人云亦云,盲目地随大流三年后往往最后只能吃哑巴亏。大家应该冷静地分析自己的情况,根据自身的条件选择合适的院校。

  2.选择把握大的学校

  从现实的角度上来说,要根据自己的实力选择把握比较大的学校。如果要跨学校跨专业考研,一定要从自身能力出发,切不可好高骛远。

  如果考生的专业基础不足以挑战专业强的名校,本校就是上佳的选择。再者,如果考本校也有较大的难度,考生可以尝试比本校低一个档次的学校。这点听起来似乎不太合理,但如果你考本校失败(特别是热门专业),同时被调剂到别的你不喜欢的专业,岂不是得不偿失?

  3.选择就业理想区域的学校

  每个人也都会有自己钟情的区域,到自己打算就业的区域去读研,无疑为自己留在这个区域存下了一笔不少的本钱。利用读研的时间,多结交朋友,为自己踏上社会搭建关系网,同时熟悉这个城市的文化,为未来的挑战做好准备。

  想要在北京谋求发展最好报北京的学校,想要以后在上海工作就考虑上海的学校,要想在华东就选华东的学攻,要想在华中就选华中的学校。因为毕业以后异地找工作很费力,一方面有毕业论文要写,不可能有太多时间跑到其他地方找工作;另一方面经济上不允许,不可能长期的住在外地找工作。


相关阅读

手机扫码添加客服微信,海量福利等你拿!

厂商官服游戏推荐

手机游戏排行榜 手机大型游戏 手机吃鸡游戏排行榜 二次元手游排行榜 传奇手游排行榜前十名 正版奇迹游戏排行榜 仙侠手游排行榜 好玩的格斗手游排行榜 竞技手游排行榜前十名 个人所得税APP 捕鱼游戏排行榜 神途手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