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考研报考五大潜规则
2016年考研报考五大潜规则
2016考研报考潜规则一:录取线与复试线的学问
所谓“潜规则”并不是报考内幕或者什么爆料之类,而是大部分考生不熟悉甚至不知道的一些招生考试和复试过程中的关键点。不了解这些或者所知不全面,做出的报考决策很可能比较盲目或者与自身实力和愿望严重不符。这必然严重影响考研学子的未来。到底是哪六大潜规则呢?
一、躲避躲避复试线严重“名不副实”院校
考研院校专业选择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复试线。这一点考研学子都应该知道。但是,很少有同学知道“录取线”。所谓录取线一般是指某个院校专业录取的考生当中最后一名的考试成绩。
也就是说低于录取线,即使初试成绩超出复试线也不会被录取,甚至连复试资格都没有。因为很多名校热门专业的录取线一般比公布的复试线高出30-50分。所以,报考时如果只看复试线而不了解录取线,从一开始就已经离题万里。因此,报考名校热门专业的同学尽可能要搞清楚报考专业的录取线,而不仅仅是复试线。
那么,在那种情况下录取线等于复试线呢?
第一,很多高校特别是普通院校的录取线就是复试线,同时一般也是国家线。第二种情况是某些非211院校,因为个别专业招不满,所以考生只要进入复试线就能录取。因此,考非211/985高校热门专业的同学,不用过多考虑这个问题。对于一心想考211/985热门专业的同学,米老师也举例给出了一些很好的建议供大家参考。
以下是米老师整理的最热门10大专业的实际录取线,包括最好的和相对好考的院校的实际录取线以及国家线。一心想报考名校热门专业的同学,特别是想报考这10大专业的同学的一定要仔细看看。如果有非常强的实力,那就要以实际录取线为最低标准。若为稳妥起见或者考虑其他因素,建议大家选择相对好考的院校。其实,在这些学校当中不乏名校。
10大热门专业实际录取线和推荐院校一览表
专业名称 | 实际录取线(最好的/相对好考/国家线) | 最好的院校 | 相对好考的名校 |
金融(含专硕) | 400/370/330 | 复旦大学 北京大学 南开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清华五道口金融研究院 上海财经大学 西南财经大学 武汉大学 苏州大学 暨南大学 | 西安交通大学 东北财经大学 四川大学 中山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吉林大学 重庆大学 中南大学 |
计算机应用技术 | 360/330/285 | 清华大学 国防科技大学 北京大学 北京航天航空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浙江大学 南京大学 东北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上海交通大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辽宁大学 南京财经大学 东华大学 |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 380/360/350 | 北京大学 北京外国语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中山大学 复旦大学 南京大学 上海外国语大学 南开大学 浙江大学 |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山东大学 西南大学 四川大学 北京语言大学 |
行政管理 | 380/350/335 | 北京大学 复旦大学 中山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清华大学 浙江大学 南京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武汉大学 | 兰州大学 重庆大学 四川大学 南昌大学 郑州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 |
临床医学硕士 | 360/340/285 | 清华(协和)大学 北京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中山大学 首都医科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中南大学 四川大学 浙江大学 | 重庆医科大学 安徽医科大学 中国医科大学 南方医科大学 吉林大学 同济大学 |
企业管理 | 380/360/335 | 浙江大学 厦门大学 南开大学 中山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复旦大学 清华大学 | 东北财经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 沈阳工业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东华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
通信与信息系统 | 370/340/285 | 北京邮电大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清华大学 东南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 北京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华东理工大学 南昌大学 哈尔滨工程大学 重庆邮电大学 |
应用心理学 | 360/340/315 | 北京师范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北京大学 中科院心理所 南京师范大学 西南大学 暨南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 南开大学 | 华南师范大学 西北大学 陕西师范大学 首都师范大学 湖南师范大学 四川大学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380/360/330 | 清华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天津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浙江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同济大学 | 合肥工业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 |
会计学 | 390/370/330 | 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厦门大学 上海财经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复旦大学 中央财经大学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中山大学 | 山西财经大学 江西财经大学 东北财经大学 吉林大学 北京工商大学 天津财经大学 |
2016考研报考潜规则二:避开复试要求严格院校
复试到底严不严,我们先看五所高校的复试规则。
院校名称
2014年复试办法(部分)
上海交通大学
笔试主要为专业课测试和外语听力测试两部分。专业课测试由各院(系)自主组织。外语听力测试由研究生院统一组织安排,以笔试形式进行;
复试总成绩为各类测试成绩之和,满分为200分。其中,外语听力考核成绩20分,外语口语交流能力考核成绩20分,专业素质和能力、综合素质和能力考核160分(含笔、面试);
复试总成绩在120分以下(不含120分)者,均不予录取。
初试成绩+复试成绩按总分排名依次录取。
北京师范大学
(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1、复试满分为200分,其中笔试满分100分,低于60分者为不及格,不予录取。面试满分为100分
,低于60分者为不及格,不予录取。
2、初试成绩+复试成绩=总成绩。
华中科技大学
专业笔试:由各学院自主命题,相关复习参考书目自行公布。
口语面试:以抽签方式回答或叙述有关应试问题及内容
专业面试 :分专业以问答或叙述形式回答或叙述有关问题及内容。
成绩计算方法:复试总成绩=笔试成绩40%+面试总成绩40%+听说能力测试成绩20%。
入学考试总成绩=初试总成绩/5*60%+复试成绩*40%。
西北大学(外国语学院)
复试总分为300分,包括专业课笔试(150分)、专业综合面试(100分)、外语听力与口语测试(50分)三个部分。复试总成绩不得低于180分,其中专业笔试不得低于90分、综合面试不得低于60分、第二外语听力与口语测试和英语听力与口语测试不得低于30分,否则视为复试不合格,不予录取。
总成绩(750分)=初试成绩(500分)*0.9+复试成绩(300分);
复试成绩 = 专业笔试成绩 + 综合面试成绩
南京师范大学
1.复试中无实践(实验)能力考核的学科(专业或方向):
综合成绩=初试总成绩×(100/初试满分)×60%+复试专业课笔试成绩(满分150分)/1.5×20%+专业面试成绩(总分100分)×15%+外语听力、口语成绩(满分100分)×5%
2.拟录取基本要求
(1)复试专业课笔试成绩须不低于70分。
(2)复试专业面试成绩不低于60分。
(3)复试有实践(实验)能力考核的学科(专业),其实践考核成绩不低于60分。
(4)复试外语听力、口语成绩不低于50分。
考研复试一般在每年四五月进行,34所自主划线高校一般在三月份进行。复试主要内容包括:专业笔试、专业面试、外语听力和口语、实践操作能力和体检及政审等方面。各个院校的考察内容大同小异,但是复试办法差异比较大。有的院校相对比较严格,有的比较简单。米老师给大家举例说明了五个院校复试的核心要点,每一条都很重要。同学们一定要仔细琢磨。
外语水平测试规则
大家已经注意到,小编用黑体字标注的文字就是复试规则的关键点。上海交大无疑对外语水平要求较高,因为全校统一组织外语听力测试。注意这不是由各个院系组织的,而是由研究生院统一命题和组织考试。统一考试避免了“潜规则”,但也意味着对考生的高要求。
相对应的其他四所高校外语水平测试比较简单,因为没有明确说明要组织全校统一考试。这对考生来说有喜有忧。喜的是很多高校外语测试并没有专门的听力测试,而是与口语测试一并进行。而且很多老师特别是年龄大一点的口语水平其实并不是很厉害。所以,外语这一关相对来说比较好过。忧的是院系自主权很大,屡屡曝光的考研复试“潜规则”往往就暗藏在这里。毫无疑问这对外校考生很不利。
一票否决条款
所谓一票否决是指考生成绩未达到复试规则其中的任意一条,都将被淘汰。也就是说,不仅看总分而且看单项成绩。以上五所院校,除了上海交通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其他四所高校都有这样的条款。其中南京师范大学拟录取条件有四条,分别规定了专业笔试、专业面试、实践和外语这四个项目的最低要求。任意一项不合格都不予录取。
是否抽签
很多高校的复试过程,包括外国语测试和专业面试一般都是出题测试。具体操作过程就是出几道题目由考生抽签。例如,华中科技大学明确规定口语面试问题由抽签决定,而不是由老师临时指定。这种做法对所有考生一视同仁,无疑对外校考生相对公平,避免了一些“潜规则”。其他四所高校没有明确说是否使用抽签这种办法,同学们可以通过各种渠道了解。
复试总成绩计算办法
近年来很多高校在研究生复试中,加大了复试比重,一般都占到总成绩的40%甚至更多。例如,华中科技大学规定初试成绩占60%,复试占40%。南京师范大学也是如此规定,而且对复试成绩各细目也有明确规定。当然也有高校如上海交通大学等并没有对具体比例做出规定,决定最终能否录取看的是初试+复试的总成绩。
之所以强调这一点,是想让广大考生从现在起就要重视复试,而不是一无所知。无论对初试和复试成绩有比例规定,都意味着不能一考定乾坤,而要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现在抓紧时间全力以赴想尽一切办法提高初试成绩。等考完初试,还要全力攻克复试。如此,考研总成绩才能排在前列,才算得上考研成功!
另外,还有高校例如华中科技大学等,对复试的具体内容包括使用的专业课参考书等有明确说明。这无疑为考生指明了方向。也有高校没有明确说明或者说明比较模糊,这就需要同学们想办法通过各个渠道了解打听。总之,有关复试的信息知道的越多越有利于科学决策。
2016考研报考潜规则三:躲避专业不透明院校
第一,专业招生人数应公开
第二,专业课真题应公开
第三,专业课教材应公开
2016考研报考潜规则四:院校选择需谨慎
近几年考研人群有个特点,一些名校例如武大、浙大、厦大等报考人数非常多,年年都过万,热门专业报考人数过千的也不少。同时,也有些非传统名校报考人数也很多。例如,上海大学这几年报考热度持续上升。这种热其实是一种虚热,看上去很美丽,结果很冻人。
2016考研报考潜规则五:避开热门报考院校
躲避山东、河南考生争相报考的院校,不用细看就可以发现山东与河南考生最多。其实,小编在上海读研的时候整个年级山东学生最多,而且拿一等奖学金的也最多。同学们自己也可以简单对比一下本校考生的来源情况,也能验证上述观点。
2016考研报考潜规则六:录取率极低院校专业不要轻易报考
首先,如果在研招办板块上找不到,可以去报考院系网站上查看。如果还是没有,建议你给研招办或者院系具体负责招生工作的老师打电话。负责人和电话号码一般都会公布,这个不难查到。一定要把这些信息保存好,后面复试或者办理其他事情一定会用到。
其次,还可以通过电子邮件联系报考专业的导师,委婉的询问报录比、推免人数等关键数据。研究生导师一般都会每天查看邮箱,也肯定会予以回复。至于导师的邮件地址也不难找到。需要强调的是,与导师沟通一定要注意方式和分寸。
另外,互联网上有些考研、新闻和文库之类的网站会收集整理往年的报考数据。同学们可以尝试利用搜索引擎用关键词搜索。例如,想知道西安交通大学2014年的研究生报录比,可以用西安交通大学、2014、报录比这三个关键词搜索。一定注意,关键词之间要留空格。
最后,还有一个办法,那就是直接找米鹏老师。因为米老师从事多年考研辅导,积累了很多高效的报考数据。去哪儿找呢?大家可以在新浪微博搜索“米鹏考研俱乐部”,直接给米鹏老师留言即可。一定要注意,留言尽可能要详细,一般一两天之内,米老师会及时回复。因为米老师实在很忙,咨询的同学有很多,如果没有及时收到,大家可以再次询问。
相关阅读

手机扫码添加客服微信,海量福利等你拿!